• 主页
  • 电脑
  • 交际
  • 美文
  • 健康
  • 人生
  • 光影
  • 经验
  • 社会
  • 情感
  • 旅行
  • 职场
  • 励志
  • 自然
  • 经典台词
  • 名人名言
  • 笑话
  • 点击返回<<交际>>
    当前位置:首页 > 交际 > 怎么样表达有重点,又能让听众清晰的接收到?

    怎么样表达有重点,又能让听众清晰的接收到?


    时间:Dec 14, 2020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点击:183

      要想表达有重点,不仅需要做到条理清晰,也要结合一定的表达技巧。

      ​​语言背后有动机,任何一场演讲或者沟通都有目标,在设计演讲内容时,要根据目的确定主题,根据主题梳理框架、罗列观点,铺展案例,而演讲的主题、框架、观点,就是我们演讲的重点。

      只有让观众清晰的接收到我们演讲的重点,才有可能认同我们的观点,进而达成我们的目的。

      所以,演讲的重点对于达成演讲的目的非常重要,而发言有重点的前提就是发言很有条理性。只要提升了表达的条理性,表达就会很有重点吗?

      答案是不一定。因为听众注意力时间短,很难做到全程全神贯注的听讲,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,一走神就有可能错过你想表达的重要内容,导致听众最后可能会对你所讲的东西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,不能够抓住你想表达的重要。

      所以,想要表达有重点,除了提升表达的条理性,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帮助你更有效的输出内容。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技巧。

      图片图片精彩美文life12345.com

      1、提炼关键词

      把演讲分为几个重点,每个重点高度浓缩,提炼成一词或者一句话,方便听众记忆。

      比如,在一场产品发布会上,你是产品经理,在介绍产品性能的时候,你是这样讲的:我们的产品采用的是什么新材料、什么新技术、什么独特的工艺,比传统工艺相比,有什么优势等等。

      虽然听着好像很不错,但是不容易被人记住。换一种提炼关键词的讲法,这样讲:我们产品的第一大优势:工艺先进……然后再展开阐述,更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。

      图片图片

      2、使用重音

      前面我们提到了听众注意力时间短,我们在阐述观点时,可能会有听众分心、走神,如果此时刚好是我们演讲的某一个核心观点,观众就可能会遗漏,所以,在此时可以使用重音,也就是在关键的地方把演讲的声音加大加重,快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。www.life12345.com & 爱生活

      当听众的意识回来之后,继续分享你的观点,就很大程度避免了听众错过重要内容的问题。并且吗,声音加大加重后,在听众脑海中的印象也更深刻,听众记忆的时间也就更长久。

      要注意的是,不要使用太过频繁,否则一惊一乍的,反而会使得听众坐立不安。这一方法,在实际应用中,主要用在转折词、或者数字的地方,比如:首先、其次、接下来、第一点、第二点等等词语,可以使用重读,并引出后面的观点。

      图片图片

      3、使用重复

      为了突出演讲的重点,在演讲的过程中,可以不断重复你的要点,加深听众的印象。运用思路可以是这样:分享某一观点时,先讲出观点,展开阐述时适当的重复提到,阐述结束之后再做一个总结,再次强调。

      例如,在分享“创业”这个话题时,我们强调“状态”很重要,就可以使用下面的表述方式:

      首先,我认为创业过程中,状态很重要!(阐述观点)www.life12345.com

      为什么创业过程中,状态很重要呢?……(第一遍重复)

      所以,状态对于我们的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(结论,再次强调)

      如果你现在也在创业路上,一定要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,用积极的状态去应对创业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。(提建议,再次强调)

      通过这种形式,不断的强调,重点就会突出,观众的记忆也会很深刻。

      图片图片

      4、合理分配时间

      在部分演讲场合中,我们分享的观点可能不止一个,其中有主有次,一定要明确,你最希望听众记住的是什么。爱生活

      这是你的主要观点,是你要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去突出的,分清主次观点,这个时候,就需要我们合理分配我们的演讲时间。

      合理的时间划分,听众就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我们的重点,同时,因为重点内容分配了更多的时间,演讲者就更容易把观点表述清晰,更好的说服和打动听众,从而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。

      总结一下,要想表达有重点,不仅需要做到条理清晰,也要结合一定的表达技巧,才能把演讲者的核心观点砸在听众的脑海当中,让听众形成长期记忆,从而达到演讲者的目的。

    关键词:表达,

    原文地址
    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05 - 2011 爱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d. 爱生活 版权所有:京ICP备12036128号-3
    10.7 ms sql:4
    NO